学术信息

首页

讲座预告:南开大学-河北威廉希尔中文官方网站青年学者机器人论坛

             我司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举办青年学者机器人论坛,将有6位青年学者做关于机器人领域前沿成果的学术报告,欢迎大家参加。         时间:96日周二上午9:00-12:00         地点:东院7D101
报告人及报告内容简介   报告人1:张雪波
         张雪波,男,博士,南开大学副教授、博导,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067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16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等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General Chairs’ Recognition Award等奖项。

报告题目:
移动机器人视觉控制 视觉传感器是机器人的眼睛,由于信息丰富、非接触测量、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智能机器人的必备传感器之一。视觉控制是指以“(期望)目标图像”表示“机器人目标位姿”,利用实时图像反馈,控制机器人运动,使得当前图像与期望图像重合。视觉控制的内容主要分为相对位姿估计以及控制器设计两部分内容,其中,相对位姿估计对于机器人的控制性能也极为重要;而由于非完整约束、视野约束、摄像机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报告介绍了张雪波博士在视觉控制方向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并对将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合作。   报告人2:陈海永
陈海永,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88月起,在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13年入选首届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5年度“三三三人才工程”,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天津市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已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已授权发明专利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已完成国家“863”, 国家基金等项目10项,在研青年拔尖人才项目、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视觉,视觉检测、视觉测量等。

报告题目:
机器人路径视觉识别和自主控制研究与应用 现有的多数焊接设备和焊接机器人,难以实现智能化的焊缝识别,只能用人工示教、人工干预或程序预设来完成,柔性生产和智能化都很低,严重制约了国内焊接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为此,围绕焊接机器人装备的智能化感知和跟踪控制两个关键问题,提出多种类型的图像处理方法、专用机器人和机械臂的视觉控制方法,在机器人视觉领域和大家分享一些案例。   报告人3:秦岩丁        
        秦岩丁,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副教授,博导,20019月至20121月就读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分别获本科、硕士与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于20099月至20108月公派赴美国普渡大学(Purdue)联合培养;博士毕业后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开展博士后研究;20136月回国后在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1)/纳操作机器人、(2)超精密定位系统、(3)三维生物打印。截止目前,在上述研究领域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2篇。

报告题目:
3D生物打印及其在生物与医学中的应用 人体组织器官衰竭、损伤或病变会导致患者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器官移植,但面临着人体器官供体来源不足的难题,3D生物打印技术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与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制造人体组织器官,可以极大缓解目前人体器官供体来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在器官移植中出现的免疫排斥现象,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报告将结合3D生物打印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3D生物打印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其在生物与医学应用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报告人4:陈玲玲         
        陈玲玲,博士,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0年获得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下肢康复辅具控制、肌电信号分析和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获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申请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报告题目:
智能下肢假肢研究进展

穿戴高性能的智能下肢假肢是下肢截肢患者重返社会的重要保障,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适中的智能下肢假肢,对于残疾人进行正常生活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样机研制、实验测试等方面对下肢假肢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未来的智能下肢假肢将是人体、假肢机构和环境相协调的、具有更高智能的假肢,其安全性、功能指标、舒适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方面的研究进展,从人体运动意图识别、人机运动相容性识别等方面对智能下肢假肢进行介绍。

报告人5:于宁波
        于宁波,博士,副教授。2003年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取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取得硕士学位,2011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2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力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7月,加入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人与机器人的智能交互与协同,特别是面向康复训练、医疗辅助和智能服务的机器人技术。IEEE会员,中国自动化协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所做报告为:
人机交互与个性化康复 康复机器人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得到了广泛发展。但是,与传统的人工康复手段相比,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在技术上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更显著的康复效果。为此,我们研究人-机器人-环境之间的力与运动交互和控制方法,并探索个性化、精细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面向上肢神经康复的人机灵巧力触觉交互(2)上肢双侧协调康复的训练方案和评价方法(3)面向步态和平衡康复训练的主动减重技术(4)面向人机物理交互的虚拟阻抗控制(5)训练方案、训练难度的个性化在线调整。    报告人6:孙昊
        孙昊,,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技术与工程应用.主持省自然基金1,主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3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职务.

报告题目:
  移动机器人声源定位技术研究         声源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声学传感装置接收环境声音信号,再利用电子设备将声音信号进行转化和处理,最终获得目标声源方位信息的技术。它的研究涉及到声学、信号处理、电子学、模式识别等多个学科,在军事探测、医疗健康、视频音频会议、移动通信、海关物流、银行安全系统、基础设施安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报告围绕声源定位技术与移动机器人应用相结合时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移动能力给声源定位技术的提升带来的可能性。